思维
思维定式
惯性思维

怎样跳出思维惯性 ,有什么好的方法?

关注者
49
被浏览
24,260

15 个回答

一般来讲,按照经验和习惯办事,只要事物不发生重大变化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仍按旧模式认识和处理问题,就很容易滑入惯性思维的窠臼,将原本“熟悉”的优势变成“守旧”的劣势。

一方面,当惯性思维的结果出现在脑海中时,尝试去思考,用创新思维替代惯性思维。可以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来思考,或从换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来进行,还可以用发散思维的方式,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的多向思考方式进行。问题导向,克服主观臆想倾向,决不能把主观想像出来的东西当作科学的东西加以执行。坚持大胆设想,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束缚,经常换角度、多种可能地思考问题,多视角宽领域分析问题,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新局面。

另一方面,加强平时练习,在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经验,突破狭隘的局限认识,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借鉴。

我们必须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运用反惯性思维全面创新地看待这个世界!

编辑于 2019-12-27 13:10

学习质疑、质疑、质疑——

质疑那些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觉得或者很自然的“理所应当”和“本该如此”的事,思索答案底层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跳出原有惯性思维的方式。

发布于 2020-01-01 22:39

想跳出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就要不断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解决新问题。

首先,要了解惯性思维产生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导致了惯性思维的产生。

而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运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因此必须打破惯性思维。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其次,要了解惯性思维的缺陷。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惯性思维用僵化的旧认识去看待新问题,违背了认识运动的这一基本规律。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

惯性思维像是洪流,是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方式。要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则养成思维习惯),习惯铸就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一个错误的思维,最后的命运是可以预知的,如果想改变命运,就要从源头开始调整。古今伟人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并持续为之奋斗,良好的习惯,自然其命运不凡。惯性思维总是会带来标签化和刻板印象,当你觉得一个人是傻逼的时候,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智商比你低很多,他确实是个傻逼。第二种是他智商比你高很多,你的动作他已经预料,而你只是他的免费水军。这个世界一定一定不是二元的,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很可能欠着赌债,一个无所事事小混混很可能为了照顾病重的家人付出一切。英雄不一定只有好的一面,坏人也不是方方面面都坏。水能灭火,却能让鸭子快活,也是鱼的家。事物的名称就是一个名字,在不同境界的人眼里,它是不同的东西,可以拿来做不同的事情。发了酶的面包,人不能吃,可是蟑螂可以吃。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也不是不是你想象的样子。它超越了概念,具有变成任何事物的可能性。

最后,要主动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在继承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和运用事物新联系、新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当旧思维不再适应新变化时,就要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用新理论、新观念解决新问题。

(1)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能够提高主体的思能力,促进对事物能动性、创造性认识的发展。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编辑于 2020-09-01 14:55

请不同行业的人分析同样的问题。然后看他们考虑的角度。具体的可以私信我。

发布于 2019-12-27 12:18

最近get到了一个新知识,它的名字叫做习得性无助。我的理解就是思维惯性。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难受的电击,狗狗无法逃离,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境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到了新的情境中仍旧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

习得性无助可以理解为抑郁的先兆,如果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下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但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如此严重,只是会产生惯性思维,习惯性的质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根本就是懒的借口。

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科幻小说《有人情味的机器人》。中年的资本家R先生前来拜访年轻的学者F博士,短暂的闲谈过后,R先生提到了对目前使用的机器人的不满意。虽然他们对工作的确勤勉可嘉,可不管你命令他干什么,他总是回答:“是,明白了。”就照章办事。虽然方便可总觉得有些无聊。

F博士对此表示理解。并表示自己试制了新的机器人且让他自己出去学习了人生。R先生很高兴并表示自己愿意试用这个昨天才回来的“有人情味的”机器人。到了家中R先生对机器人说:“我想喝酒,给我调制一点叫做新兰的混合酒”。若是以前的机器人早就着手去干了,但这个机器人却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机器人说:“喝酒对身体不好,对内脏、对大脑都没有好处。您应该停止这种做法。如果您一直来不坚决硬下命令非得调酒不可的话,我那就去调制,但是……”后来R先生的命令机器人都会规劝一番。

第二天,R先生带着机器人回到F博士那里,并表示确实有人情味且人情味过重,下达的命令总是会规劝一番。F博士很惊讶的表示自己并没有把机器人送到喜欢规劝人的地方学习啊。经过检查那不是规劝人的毛病,那是巧编借口并试图从中偷懒的人类品质。

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用未知的信息去计算达成目标的困难。

用未知的信息去计算达成目标的困难,将行动局限在想象之中。

我们或许都有与某人擦肩而过的瞬间,就在脑海里和ta过完一生的浪漫经历。但实际上90%的人都没用勇气,去把这个想象变为现实。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未知(她可能不喜欢我,我今天没有打扮,我还不够优秀等等)这些所谓的不可能真的有这么难吗?

我们的行动力,在一次次主观的定式约束中,已经逐渐消失,最会只能沦为思想上的巨人。

面对问题,我们不要急于否认自己。比如我现在是一名学生,我想出国旅游,费用很昂贵。这时很多人的想法是我没钱我不行。这种想法就从最开始阻碍了你。为什么不思考“我怎么做才能行”?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你就会仔细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就会了解到旅游淡季的机票可能会便宜,自己可以做一份兼职赚钱等等。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跳出思维的怪圈,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

发布于 2020-05-15 19:13

心平气和审视敌人。

发布于 2019-12-28 13:39

抛弃具有所学所知 尝试从上帝 生物 良知三个方面考虑问题

发布于 2019-12-27 12:37

改变习惯需要21天的坚持。跳出思维惯性或许也算是一种思维习惯的改变吧。只要下定决心,慢慢会好起来的。

发布于 2020-05-13 19:45

请优先理解思维惯性后再提问,而不是道听途说,别人认为你已经进入思维惯性轨道而来提问。当你理解了思维惯性的起始和发生及其结果,其实你已经解决了思维惯性。谢谢。

提问有助于推进发展和解决,如果为提问给别人而提问,那大可不必,因为这可能并非真的助益于你。谢谢。

发布于 2019-12-27 22:25

我们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人、事、物(未知的状况),99%当下直接的反应是用自己既有的认知去假设事情发生的原因。

事实上,思考惯性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什么是“惯性”?

如果今天你在公车上,车子正在前进,结果司机突然踩刹车,因为你身体那一瞬间仍然处于一个前进的状态,因此就会自然感受到一种无法抵抗的前倾,甚至摔倒。

这就是惯性。

同样的,在大脑思考时,也有一样的情形,称为思考惯性。

平常我们的思路是随着周遭发生的事情不断产生、不断“前进”的。但如果有一天,周遭突然出现一个改变(例如未知的状况),这个时候我们的脑子一样会处于一个继续“前进”的状态。

唯一的差别是,身体发生倾倒,你会感觉到;但是思考的惯性是下意识的,你很难去注意到,而且会接着掉入随之而来产生的情绪之中。

例如,今天看到有个人浮在空中,第一时间的反应一定是“不可能的!”…然后找找看有没有钢索。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悬空的人是超人,你搞不好就会觉得生气,觉得这个人妖言惑众又无知,接着掉入随之而来产生的情绪之中。

因此,你忽略了“搞不好这个人真的是超人”的可能性。

虽然说这是一个有点夸张的蠢例子,但是各位不妨想想看,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类似的状况。

比如说,对于追不到女生的男性,很常出现的几句话:

如果有竞争者,他们就会说 “没办法,我又没他帅”、“没办法,我又不像他家里那么有钱”…

如果没竞争者,他们就会说 “没办法,我长的又不帅”、“如果我有很多钱结果或许就不会是这样了”…。


这背后,其实有很深的含意。

比如说,我们来看抱怨长相的例子。

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正是因为他们本身处于思考惯性。

在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因为他的认知是这样,所以设定了一个“长相越帅,就越有魅力”的规则。

因此在判断事情时,都会行于这个逻辑之上。

当然,假如你直接在他面前戳破这点:“你追不到女生,因为你价值观是这样这样…”。那么这个人通常不但不会承认,甚至还会告诉你“真正的魅力是来自于自信,我没那么肤浅”之类意境深远的高深言论。

这种否定的状况,是属于“没有面对自己”的范畴。骗的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在此我就不深入讨论

所以脑子平常都是这样在运作,平常没事或用不到的话,当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未知的状况,例如“追求失败”时,那么当他在判断原因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这个规则前进:

男人喜欢女人,是因为长相。所以女人喜欢一个男人,也应该是跟长相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追求失败,女人不喜欢我,应该是因为我长的不够帅。

当然,我们都知道,事实绝对没那么简单。女生当然也会在乎长相,但是她们在乎的程度,大概有很多男人都不了解。

事实女人可以因为一个男人的幽默、谈吐、举止、魅力,而翻转一开始因外表产生的印象。

对某些男性来说,他们可能还是无法了解,而且觉得这一切都是演出来的。因为他们的观念是如此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而男人呢?绝对不可能。(好吧!我稍微客观一点描述:几乎不可能)

对吧!?在一开始看见这个女人外貌的瞬间,我们就已经下意识决定有没有可能会有后续发展了。其实这也不能怪男人肤浅,但这就是生物的运作机制。

回到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男人觉得追不到女人是因为他的外表不够好,那么他就不会去把注意力放在修正谈吐和魅力这些方面。

要么觉得外表是天生的,不可能会改变,于是自怨自艾。要么就是压根没想到问题出在别的地方,于是根本不会进步。

所以很明显的,思考惯性并不是好事。因为偏离事实的错误判断会导致错误的修正,而错误的修正对于改变是没有帮助的。


因为这样我要给大家的种子是学习跳脱思考惯性

当你随时检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没有跳脱思考惯性的时候,你就等于持续的帮你的种子浇水施肥,帮助它成长。

而这其实一开始很困难,因为这种反射反应常常都是都是一瞬间的,就像公车司机踩煞车你就马上往前倾倒,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我上面提到,身体倾倒你还会感觉到,但是思考的惯性你却很难去注意到。

所以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只能不断随时提醒自己:“刚刚那样是不是又掉入思考惯性?”、“刚刚那个情绪反应是由于思考惯性造成的吗?”…。

持续这么做,直到你把自我检视养成反射动作为止。

相信我,这些看似没有立即成效,好像没啥屁用的训练,如果你坚信并好好做下去,在未来,当你处于更高层次的时候,你会很感激你现在所做的。

这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以上

我是不知名情感小v @苏木

比你懂多一点点爱情的不油腻中年

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爱情问题

我的文字有帮到你的话,不妨点个赞~

发布于 2021-08-20 18:44

哈哈哈,分享一篇我19年参加创新英语时候的文章,其实后期有改动,这好像是我的原文,改动的放在了手机的备忘录里面,现在不用了,稿子也就不知道去哪了。原文如下。

Think outside of Box

​Nowdays,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are growing nature, while ​the learner 'thinking is increasingly constrained .Mindse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ormal of today's society. However, our society really requires the public to jump out of the mindset and make thinking diversifide.

Considering matte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honrizens our vision and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difference.

Therefore, how to get rid of the mindset?

First of all,we need to understand matters in many aspects. Su Shi once said,“From the side, a whole range; from the end, a single peak. Far, near, high, low, no two parts alike. Why can't I tell the ture shape of Lushan? Because I myself am in the mountain. ”Besides analyzing matters on your own side. W 'd better try to solve probloms from various angles.

Secondly, to have a divergent thinking, we should rethink problems around the center, by means of horizontal analysis. Let 's take my experience in senior high as example. When IThink outside of Box

​Nowdays,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are growing nature, while ​the learner 'thinking is increasingly constrained .Mindse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ormal of today's society. However, our society really requires the public to jump out of the mindset and make thinking diversifide.

Considering matte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honrizens our vision and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difference.

Therefore, how to get rid of the mindset?

First of all,we need to understand matters in many aspects. Su Shi once said,“From the side, a whole range; from the end, a single peak. Far, near, high, low, no two parts alike. Why can't I tell the ture shape of Lushan? Because I myself am in the mountain. ”Besides analyzing matters on your own side. W 'd better try to solve probloms from various angles.

Secondly, to have a divergent thinking, we should rethink problems around the center, by means of horizontal analysis. Let 's take my experience in senior high as example. When I met a difficult question in my history paper, I tried to solve it by using my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geography.

Thirdly, the impersonal attitude towards things are extremely necessary. We should take the words or theories of experts with a grain of salt. Because the truth may change as times goes by. Our ten years of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of China,we adhered to the two "Whatevers ".But the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ruth " is false.

In clusion,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even thinking outside of box 'box really matters most in our society. Only do we have unique thinking, jump out of mindset,can we achive thinking creatively and making the world more richful.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布于 2021-09-26 14:26

最起码得看到思维的源头是什么,从人接触事物开始,到产生认识,认识开始指导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去看一下思维属于的哪一个步骤。

方法就是观察。

发布于 2019-12-27 16:14

思维惯性 就像眼泪的泪痕,我们知道我们哭多了脸上会有一个泪痕出来,后面的眼泪都会顺着这个泪痕流下而不是从其他路径流下,习惯也一样,我们想要戒掉一个坏习惯不是简单的克制,那只是在原来的泪痕上使劲,而正确的做法是开辟新的凹槽,怎么理解呢?比如我喜欢看电视,我也想坚持锻炼,但是一看电视就停不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了?外国有个程序员,写了一个程序,他将自己的电视机链接到动力单车上,电视机显示画面需要单车速度达到一定速度才能显示,所以这样他养成了自己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耽误自己想要的娱乐

关于思维惯性,可以看看《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

我之前翻过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人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仔细一想就是这么一回事儿,比如学开车,在开始学的时候很不容易,需要牢记踩离合、挂一档,打转向,松手刹,慢抬离合等一系列步骤车才能启动上路,每一次都战战兢兢生怕熄火,但当你开车开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上车以后根本不需要在脑子里去想这些步骤,而是习惯性地就完成了起步的程序,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习惯模式之中,比如早起第一件事干什么?刷牙先接水还是先挤牙膏?上班走哪条路?中午吃什么?晚上几点睡?你以为是自己的选择,其实都是习惯作祟,习惯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脑的选择,大脑将一些固定模式的行为习惯化,以减轻思考的负担,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看,习惯容易形成固定模式,当具体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大脑跟不上形势,就容易跳进惯性思维的陷阱,比如以前一直开手动挡的车,等开自动挡的车的时候,脚下就会不适应,容易踩错酿成事故。

发布于 2019-12-30 23:09

笼中鸟的“逃离”之道

初中学力学的时候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物理学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个实验之一——惯性原理。作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原理,惯性原理成为了近代科学的起点。

而后惯性思维也被大众知晓,所谓惯性思维,即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 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等。

比如我们总是会基于自身经历对一个人或一个事件作出武断地评价,或者是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亦或是很多时候表现出的从众心理等等。

虽然有时我们明明知道换一个方式方法去处理一些事件会更好,但就是摒弃不了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大脑会不自觉地被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牵着鼻子走。而我们自己也因思维的固化,变成了那只笼中鸟。

究竟要怎样,才能打破这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呢?这只笼中鸟又该如何逃离呢?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摆脱这些思维的束缚前,在找寻笼中鸟的逃离之道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先要知其然,再去知其所以然,从而运用自如。

可是那么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要了解哪些,又如何运用呢?手边的这本《鸟笼效应》也许可作为选择之一,此书以鸟笼效应作为入口,介绍了自我盲从、自我纠结、自我逃避、自我定位、自我认知等12种心理学方法。

此书从困扰讲起,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到破解此困扰的心理学定律的起源,一方面又为我们介绍了详尽的解决办法与破解束缚的恳切建议。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松实现个人的突破及成长。

自我盲从的心理陷阱:鸟笼效应

何谓鸟笼效应?在解释其释义之前,你先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朋友送你一束花,为了摆放那束花,你买了一只花瓶;为了匹配花瓶,你又买了一块桌布;为了匹配桌布,你又换掉了窗帘……然而最初你并不想买这么多东西,一切都是鸟笼效应导致的。

鸟笼效应是众多人类难以摆脱的心理现象之一,它是一种惯性思维导致的现象,会使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之后,继续添加很多与之相关的物品。

如果你现在有那么一点空闲时间的话,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存在上述的情况,经常会无意识地做出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因为一个名贵包包而添置了一件价格昂贵的长裙,因为店家赠送的优惠券而多次往返同一家店铺购买完全不需要的物品,因为看到同事在加班遂停止了回家的脚步……这些让我们如同人偶一般被操纵而做出的选择,实际就是思维禁锢的鸟笼,它让我们身不由己亦或是言不由衷。

冲出鸟笼,重获心灵自由

惯性思维的弊端想必无需赘述,大家已有所了解。如何冲出思维铸造的鸟笼,重获心灵的自由?本书的作者卜涵秋通过戴尔公司的成长史,为我们书写了答案。

1984年戴尔公司正式成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1988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进军全球市场,并扩展了其运营和产品组合。

1992年戴尔公司进入《 财富》杂志500强之列,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2011年上升至第6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戴尔公司位列93位。2019年,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品牌百强榜排名63位。

从成立至今不过40年的公司,为何发展得如此迅速?研究者在对戴尔公司进行了长期追踪后发现,戴尔公司能够平稳顺畅地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一方面倚赖于研发能力,一方面依靠于创新的经营模式。

戴尔公司从成立之初便采用的是低价直销的经营策略,但他们的营销策略与传统的直销模式则大为不同。传统的直销模式是由制造商、经销商和代理商一层一层地分销,致使电脑价格昂贵无法及时销售又不能匹配客户的需求。

因此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则突破传统直销的“鸟笼”,打破思维的“墙”,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产品由生产商或批发商直接到达顾客的全新的一对一直销模式。

此后,戴尔公司通过按单生产、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完善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建立直销网络系统这一整套的管理模式,使得公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巨人企业。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日本的东芝公司则是由于未能及时对产业进行调整与舍弃,最终裹足不前,被困囿于“鸟笼”之中。

从戴尔公司与东芝公司的成长、发展历程来看,想要冲出思维的“鸟笼”必然要具备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自我革新的勇气,以及杜绝盲从、独树一帜的智慧,而这也就是那笼中鸟的逃离之道。

发布于 2021-10-05 19:36

脑洞大一些

发布于 2020-07-09 22:27